2006年12月31日星期日

Raga 在说什么?

尘世所看重的东西在上帝眼里毫无价值,而上帝所看重的东西在尘世则不被赏识。”
-------------克尔凯格尔(丹麦)

梵文字典,RAGA:欲望、依附、爱、激情、情感、欢乐、愉悦、音乐模式、声音的秩序

昨晚我是第一次听真人演奏SITAR悉塔尔琴。从STEVE开始解释的那一瞬间,可以说我已经处在他所描述的音乐情感之中了。从某个角度,这种音乐可以说是如此的单调(因为我们离那种音乐情感太遥远了),但这恰恰是它的起点。在印度的文化中,没有一件事物是和灵性的修为无关的。音乐原本就是一种和神、神性、灵性能量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原本的西方音乐也一样),而个体在这种交流中复苏了他的神圣的灵性本性并达至一种狂喜的合一的境界(瑜伽)。

音乐的开始仿佛是一种带着犹豫的内省和沉思,在几个构成RAGA的音阶上来回徘徊。这并不陌生,我们在刚刚开始灵性的追求的时候,最大的担忧就是我也许会失去很多世俗的快乐,但到头来仍一无所获。但衬托的这一犹豫的则是内心不断听见的真理的召唤,这就是那不断在重复并衬托着那犹豫的旋律的背景音,仿佛梦中一个遥远而神圣的召唤,一个永恒的爱侣的晨星般的脸庞,飘渺但又无比的坚定和慈爱,不允许我们再拒绝或选择别的道路。

节奏的加快和重复便是我们在渐入佳境,音乐开始从断断续续变得流畅和娴熟,这是真正自我开始展露的象征:内心在变得坚定的同时慢慢变得充满活力。而鼓的加入则是灵性喜乐和陶醉的开始的征兆,这种喜乐逐渐和内心的渴望和活力的增长相吻合。然后音乐就象火焰一样开始燃烧起来,变得越来越浓郁、强烈和专注,近乎狂热而且无法自拔,无比富饶的激情在源源不断地倾泻而且永不中断,直至狂喜的顶点。这音乐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因为他陶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外的维度里。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灵性的境界是一种没有情感的境界。我们必须把心变成石头,只有厌世、冷酷,方有希望超越尘世。其实正真的解脱者(samadhi)根本不用回避尘世,因为在他眼里,他根本看不到尘世,对他来说,没有尘世。他的所有世俗的情感都被一种神圣能量所融化、净化而升华成了一种纯粹的东西,他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行走在世间。他知道自己只是神圣能量的工具和出口,而他的快乐使他不受任何诱惑。

《博伽梵歌》第五章,第8、9诗节:
身处神圣知觉中的人,虽然看、听、触、嗅、食、走动、睡觉、呼吸,其内心却总是知道,实际上自己什么也没做。因为他恒知,说话、排泄、收受、睁眼、闭眼时只是物质感官与感官的对象搅在一起,而他自己则是远离它们的。

音乐和瑜伽一样,都是我们知觉的实验室,让我们来练习对自我情感的净化。但只有那些真正有情感的、而且有意识地不断这样做的人,才会最终成功。

2 条评论:

Shan 说...

能够耐心等待,方能洞悉火焰初始燃烧时的微弱与能量。非常感谢你,和斯蒂文。

xiaoyan 说...

不知道为什么读着读着有点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