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瑜伽经典中有提及,一个对古茹没有奉献, 而想只靠sadhana,即练习本身进入觉悟的境界的人,就象一个想用沙子在水上搭桥过海的人一样。瑜伽本身不光是一种练习,或达到目标的手段, 而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状态. 瑜伽中所有不同的练习只是帮助我们获得那种生命状态的品味,并引导我们进入那种生活。就象婚姻生活意味着找到一个合适你的配偶,瑜伽的生活或灵性的生活是从找到一个真正的导师,或古茹(guru)开始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有一个老师,我们可以有很多个(我们可以谦卑地向任何人学习),但其中有一个会在我们心中占据特殊的位置而获得我们的信任、尊崇和皈依。这不是一种表面的关系,而是一种私人关系。这种关系和这个人有没有很长的胡子,能不能说出你的前世和未来,能不能治好你的慢性病等等没有关系;和任何头衔、地位或名气等外在的东西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个人要能改变我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仿佛从另一世界射入的光芒,但却又另我们觉得是如此的熟习、亲切和激动人心。在他面前,我们的假我、浮躁和惶惑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控制。他将告诉我们如何练习,而当我们按他的话去做时发现变得比自认为的我更出色。我们会在心里说,“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That’s it! 在这里我很难用语言来表述这种关系,也许可称之为“灵性的亲缘关系或血缘关系”。我们是籍着这种关系而进入我前面所说的生命状态的,缺乏了这种关系,我们就无法进入灵修的圈子。就象打高尔夫球的人有他们的圈子,喜欢户外的人有他们的圈子,用苹果产品的人有他们的圈子。 用梵文来称呼这种灵性关系或圈子叫做“sat sanga”,“sat”的意思是永恒的真理,“sanga”的意思是关系、联谊,亦即那些在你追求永恒的真理的道路上能够帮助和鼓励你的关系。我安排的唱诵冥想以及这个博客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逐渐促成和鼓励这种“sat sanga”,它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
你和你的古茹的关系则是sat sanga的精髓,而在我们找到这种sat sanga之前我们还只是灵性上门外汉、孤独者和流浪者。如果你是一个真诚追求觉悟的人,这种流浪也许不无益处。其间所遭遇的挣扎、胆怯、挫折和失望(因为你全得靠自己)会有两个结果,一是我们会放弃灵性上的追求而成为一个怀疑论者,二是当我们超越了第一阶段而找到(更准确的说是遇到)那个guru时我们就会变得非常珍惜、更真诚和认真。这时瑜伽就不再是书本上的神秘理论或是从别人那里听起来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成了你的日常生活。除非有一个老师,我们几乎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天赋、领悟和毅力自觉地这样去做并且改变自己的生活。 读一读那些大师的传记,比如《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Swami Yogananda,他们一般从小十几岁的时候就对灵性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和渴望,我的老师之一shakti mhi也是这样,她十四岁开始她的“寻游”。然后他们大都离开家外出寻找自己心中的老师,其实正是那个“心中的老师”指引他们找到了那个最终站在他们面前的老师。
1 条评论:
“在我们找到这种sat sanga之前我们还只是灵性上门外汉、孤独者和流浪者”,诚如你所说。
多年来,我一直渴望寻找到能在精神上指导我的良师,如今,我更害怕最终成为一个“放弃灵性上的追求而成为一个怀疑论者”。
这是一种软弱吗?
是否每个寻求灵性生活的人,都能最终很幸运地找到古茹?
抑或,我对灵性生活,一直都理解偏差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