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夫子的角度来讲,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我们从小就需要有人来传授知识,给予指导、鼓励或启发,并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疑惑和困难,并自然而然地对在生命中这样帮助我们的人产生尊敬和爱戴之心。这种对老师的尊崇遍及世界上每一种古老的文明,但在瑜伽和印度的文化中这种尊崇被推广到了一个特殊的高度。
om ajnana timirandhasya jnananjana shalakaya
chakshur unmilitam yena tasmai shri gurave namaha
我因愚昧的黑暗而盲目,但我的古茹用灵性知识的火炬启亮了我的眼睛,我向他致以谦卑的顶拜。
om
gurudevaya vidmahe
brahmanandaya dhimahi
tanno guru pracodayat
om shanti shanti shantihi
让我们冥想神圣的古茹。冥想至尊的喜悦。愿古茹把我们引向他!
在《Jivamukti Yoga》一书中说到:
The teaching of yoga are passed through transmissional lineage. Much of this knowledge cannot be verbalized because it is beyond the body and mind. Because its subtle, secret or even unspeakable nature, this knowledge is only imparted through relationship. Without direct transmission, from someone who has had direct transmission, no connection is established to the knowledge sought.
瑜伽的知识是以师徒关系来传递的。这种知识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超越躯体和心智的,因而是语言不能函盖的。由于这种知识精微,机密和不可言传的性质,它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关系中传递。也就是说,除非从传递者那里直接接受----而这个传递者也是以同样方式接受的,我们就无法和这知识的源头建立关系。
书中把瑜伽老师分为三类sattvic,rajasic,tamasic,即善良属性、激情属性和愚昧属性的老师。
1)善良属性的老师唯一的兴趣是灵性的觉悟,并鼓励和帮助他们的学生培养这样的兴趣。他们对别人的痛苦充满慈悲,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同时又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指导。他因为拥有的经典的知识和觉悟而自信、清晰、喜悦、平和。他的生活是自律而专注的。他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对学生的服务,并从中体验的是给予的快乐。
2)激情属性的老师的兴趣是得到学生的崇拜,并希望从中得到金钱、名誉和情感上的回报。他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获取的手段。从这个角度他们反而是依赖他们的学生(而善良属性的老师是独立的)。他们很注重以外表吸引别人,并总是希望他们的“表演”或“表现”得到欣赏,如果偶尔有人不欣赏就会很沮丧。他们的注意力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在学生身上。由于一般他们自身内在的灵性修为较弱,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包装自己,获取各种头衔、地位等来弥补内在的贫乏以获得安全感。一般他们如果比较成功就会变得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并且认为他的学生是他的“私人”财产。
3)愚昧属性的老师没有有关瑜伽的正确理解和完整的知识。他们的兴趣是以“躯体”为核心的,对真正灵性的题旨没有真诚的兴趣。但有意思的是他们仍有可能吸引不少和他们类似的愚昧和没有辨别力的人。
不同属性的老师会吸引相应的学生,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根据上面的诗节,似乎只有第一种老师才符合或接近“古茹”的含义, 他的纯粹和无私使他具有传递瑜伽知识的资格, 他是经典的要义, 真正的知识和学生之间透明的媒介。
6 条评论:
此三者从一开始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是吗?
相互转变的可能性大吗?与其本身的类型应该也有直接关系的吧?
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哦:)我这样觉得。
能多写些关于『阿育韦达』的文章吗?
(很抱歉我的贪心,有现成的还要点菜^_^)
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中文的文章几乎是没有的,而『阿育韦达』在瑜伽中可是一笔重彩。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否可以让我们一起了解和学习阿育韦达和瑜伽呢?
期盼sattvic老师的指引...
不止是瑜伽老师,任何老师都有此三类。我想,任何一个寻求老师的人,必定都怀着寻找第一类型老师的愿望而去,误以“第三类而聚”的师徒关系,恐怕只是因为徒弟还没见过第1和2类的老师吧。
不过,中国禅宗却有另一种看法:我眼本明,因师故瞎。 超越躯体与心智的,无法以语言涵盖的东西,恐怕还是需要自己的悟力了吧。
shan,那你就试试靠自己的悟力吧!:-)
cetana,我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有关三属性的文章,这也是我自己特别着迷的话题!
谢谢Yama老师!:)
您的文章总是能让我找到许多的共鸣。谢谢!我在我的博客上转载了你的三篇文章,曾经跟您说过的,这是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57441132 主要是关于瑜伽和佛教的内容,有机会希望能跟您多多交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