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对《瑜伽经》诗节的思考和笔记:第一章,瑜伽及其目标,sutra 2,3,4

《瑜伽经》共有196个sutra,或196个诗节,分为四个”Pada",或四章,其中的每一个诗节称之为一个“sutra”,一般常规的、传统的做法是每一个sutra都给予单独的注释,但我相信大多数读者读《瑜伽经》都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其原因是找不到常规哲学的理论层次和内在关联,即使某一个诗节经注释后似乎理解了,但其实在上下文的连贯性上还是没有领悟。原因是首先《瑜伽经》所论述的哲学并非常规哲学,其次,针对的读者也并非常规读者。"Sutra"是韦达文化或印度哲学的一种特定的文体,sutra这个梵文词的直译是“线”或“线索”,是一种极其浓缩的写作或纪录文体,与其说它是格言、箴言或警句,不如说是学者之间的密码,其功能是(如果你有那种能力的话)当你读一句,你就能联想起所有背后的、附属的、关联的哲学内容。举例来说,你的电脑中有500个零散的文字文件,这些是你的文件、你创造的文件、你熟悉的文件,你看一眼某个文件名你就知道那是什么内容,然后你把这500文件根据内容整理后归入50个文件夹里面,你得给每一个文件夹起一个文件名,以便一看那个文件夹你就知道里面是哪些文件,这些文件夹的名称就相当于“sutra",但如果另一个人来用你的电脑,他也许只能大致估计或猜测你的文件夹有些什么,因为他并不熟悉你的那500个文件,而你的文件夹只是提供一个猜测的”线索‘罢了。

古代的瑜伽学习方法是你先得找到一个古茹,花多年时间和他一起勤勤恳恳地学习那500个文件中的内容,等到他认为你学得可以了,他也许向你传授“sutra",你得背出所有的sutra,这样你就能轻易地回想起你学习过的所有内容。而我们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我们既没有古茹,也对主体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但却想要从读sutra开始了解它们背后的内容和哲学,这就和靠读文件夹名称来猜其中的文件内容一样,难怪云里雾里!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试一试了。

第一章,samadhi pada主要是阐述什么是瑜伽以及它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sadhana pada主要阐述瑜伽的修炼,即一个瑜伽师该怎么做来达到第一章所讲的目的
第三章,vibhuti pada主要阐述通过瑜伽人会获得什么样的物质力量
第四章,kaivalya pada主要阐述瑜伽的解脱和自由境界

第一章最重要的诗节也许就是sutra2,3,4,因为它们直接针对第一章的主题,什么是瑜伽,瑜伽的目的是什么。

Sutra2,yogah cittavrtti nirodhah
Sutra3,tada drastuh svarupe avasthanam
Sutra4,vrtti sarupyam itaratra

Sutra2三个词:
citta:指的是整体上的生命知觉、意识,精微的感知媒体;思维、情绪和意欲;也包括更高级的心智活动,判断力等等。Citta一般分为三个层次,mana(mind)、buddhi(intelligence)、ahamkara(ego),即心意、智性、假我。
vrtti:(心理上的)波动、变化、活动、运行、功能、各种意欲
nirodhah:停止、抑制、结束、消除、控制

sutra3四个词:
tada:然后,那时侯,相当于英语的then
drastuh:观看者、感知者、自我、灵魂
svarupe:自我的、原本的、真实的状态
avasthanam:栖息于、安处于、荣耀、光芒

sutra4两个词
sarupyam:认同、类似、相似、接近
itaratra:在其他时候,如果不是这样、否则


直译sutra2\3\4:瑜伽是(对)知觉(感知媒体)的波动的控制(停止),
(然后)这时,感知者(自我—灵魂)就能(真实地看见他自己)安处于他原本的状态(的灵性和光芒中)
否则(在非瑜伽的境界中),感知者(自我)就认同于(表现出类似于或自认为是)那种波动(的知觉)

如果我问你什么是“杯子”,你必定先向我描述杯子(外形,样子、状态等),然后告诉我杯子是干什么用的(目的,用途、功能等),如果你再仔细些,你还会告诉我被子和其他非杯子的容器的区别,以免我混淆。同样,sutra2描述的是瑜伽的(内在的,知觉上的)状态,然后sutra3点明这种状态的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最后,sutra4再澄清非瑜伽的状态是什么。

——《薄伽梵歌》第七章第四诗节:
“土、水、火、气、以太、心意、智性、假我——这八者合起来便构成游离于我的物质能量。”

在这八中物质能量中前五者被称为“粗糙的物质元素”,后三者被称为“精微的物质元素”。在前五者中,气和以太又相对较精微,气又称为vayu,prana,而以太则是构成空间的不可思议的物质元素,也是声音传递的基础。这五大元素构成了大自然、世界中一切我们可感知触及的对象,同时也是形成我们躯体活动所需的结构、框架和材料的元素,这部分躯体称为“粗糙的”躯体,所以实际上我们的躯体(皮肤、毛发、肌肉、骨骼、内脏、各种体液等等)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为它是由构成大自然的同样的粗糙物质元素组合起来的。而后三者精微的元素,则是我们大部分人误认为是构成我们的“精神”、“气质”或“自我”的东西,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幻觉,所以为什么最后一个元素称之为“假我”,连带心意和智性被统称为“精微的”身体,这就是citta。而我们生命的本体,或真我,则被这两层粗糙的和精微的物质躯体 “包裹”或“覆盖” 着,原本纯粹的知觉(svarupe)只能通过这两层媒介来感知,就象不得不通过手套来触摸,透过眼镜来观看一样。一个长期依赖眼镜看东西的人虽然几乎认为眼镜就是他眼球的一部分,镜片的度数就几乎等于他的视力一样,但我们稍用理性分析就能明白,镜片既不是他的眼睛的一部分,镜片本身也没有“看”的能力,虽然他要依赖镜片来看清世界,但真正在“看”的是他,“看”是他的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来自镜片,镜片的本质只是机械的、工具性的。同样,这八大物质元素无论多么不可思议或复杂,也不过是死的、本身没有知觉的元素而已。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表现出活力、情感和知觉是因为它反射着内在的“觉知者”的光芒。就象镜子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一样。

——《薄伽梵歌》第七章第五诗节:

”臂力强大的阿尔诸那呀,除了这些(八大物质元素)之外,我还有一种高等能量,由开发利用物质资源这一低等能量的生物构成。“

超越这八大元素或“通过”这些元素在“观看”的“觉知者”是我们生命的本体,由高等的灵性能量构成,称为atma,jivatman,purusa,即灵魂,在sutra3中被称为drasthuh,观看者(而思维、情绪和意欲构成的citta则是“被观看者”),这个“观看者,觉知者“是svarupe,即那个原本的、真实的、具有纯粹知觉的自我。所以结论是,生物体的本质并不是他的物质身体,因为灵魂才是真正具有感知力的活力本源,是由一种完全不同于物质元素的高等能量构成的,称之为“para”,亦即超然能量,佛教的经典中的“般若”一词即由此而来。

sutra2和sutra3之间的连接词是“tada”——然后,所以从逻辑上讲sutra2是sutra3的条件。也就是说除非这种“vrtti”, 这种内在波动、变化、活动等等通过瑜伽的作用而得以平息下来,得到控制,否则,那个drastuh, 那个真正的观看者、原本的高等的自我——灵魂就始终是处于一种受蒙蔽的状态而无法显露出来。所以,这个瑜伽所要平息的“cittavrtti”到底是什么呢?

在Srimade Bhagavatam《圣典薄伽瓦谭》中有一个很美的例子,夜空中的明月看见自己投在井水水面上的影子,空中的明月相当于灵魂/自我/观看者,井相当于我们的粗糙躯体,井水相当于我们的知觉/心意,而月影则相当于我们的假我。井水由于其本性是注定会波动的,同样我们的心意也似乎永无宁息(所谓的“意识流“),永远在快乐/痛苦,希望/失望,喜欢/厌恶,接受/排斥,荣/辱,得/失等诸多相对性中徘徊。它越是被这些相对性迷惑,它波动得就越是厉害,它所反映的自我就越是扭曲和虚假。虽然空中的明月始终如一,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如果他执着于水中的影子,他便自认为是波动的/变化的/破碎的。而只有在水面宁静下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才是一个相对更接近真实的自我的影像。这是瑜伽境界的开始,也是自我觉悟的第一步。需要逐渐觉悟的是,我们的身体(粗糙的)只是灵魂的影子,而心意(精微的)则是对于身体这个影子的记忆。在无数次的轮回中我们做的/感受到的一切(karma,业)都以种子/密码的方式被输入了心意的信息库(samsara),这相当于是一个假我的庞大的照相册。只要假我还未被净化,心意的波动就注定使我们痛苦和困惑。所以vrtti,波动这个词,实际上是所有物质存在,所有物质痛苦的根源和概括。瑜伽要中止的“波动”,实际上是所有以内心波动的形式出现的“痛苦的幻觉”。

——《薄伽梵歌》第六章:
5. 心意对于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来说,既是朋友,也是敌人。 6. 征服心意,心意便是最好的朋友;征服不了心意,心意就是最大的敌人。 7. 征服了心意的人,已到达超灵,因为他已经达到宁静平和。悲喜、冷热、荣辱对这样的人,均无分别。 8. 因得到了知识和觉悟而完全满足的人,被认为是处在觉悟中,堪称瑜伽师(或神秘主义者)。这样的人自我控制,安处超然境界,视万物如一——无论是石块,还是金子。19.正如灯在无风的地方不再飘忽晃荡,超然主义者控制了心意,便常安然处于对超然自我的观想之中。20-23.在神定(萨玛迪)的完美境界之中,人的心意通过瑜伽的修习彻底地摒除了物质性的心智活动。这完美之境的特点就表现在人能以纯净的心意而看见自我,并在自我中品尝到快乐。在这种喜悦状态下,人便处于无尽的超然快乐中,以超然的感官而觉悟。这样达成之后,人就永不会违背真理;获得了这些,他认为再没有更大的收获了。人一旦处于这样的位置,即使陷于最大的困难之中,也永远不会动摇。这才是摆脱了一切来自于与物质接触而产生的苦难而得到的真正自由。(待续)

14 条评论:

Cetana 说...

清晰!
(待续:)

Cetana 说...

附有Yama老师唱片的新版瑜珈经是否有Yama老师参与翻译呢?

Yama 说...

没有,我是在野党,有机会参与CD版制作很不错了,以后我想自己写本和《瑜伽经》有关的书。

Yama 说...

形象点说,《瑜伽经》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任何一个愿意啃它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

Cetana 说...

了解!

Cetana 说...

难啃是因为味道好。不管是否是难啃的骨头,啃一下也未尝不可呀。我们现在读到的应该只是Yama版《瑜伽经》之花絮版喽?:)那我还是更期盼正式版。。。

Yama 说...

就算是我的即兴随感把,(不想搞得太学究了)每写完一段后,我并不清楚下一段是什么,但这些诗节是我经常反复冥想、揣摩、思考的对象,相应产生的理解和联想已经积压的太多,必须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否则就两个结果,1)慢慢淡忘,消失,2)发疯,就象鲁迅的祥林嫂会反复说她的孩子。瑜伽在我个人生活中已经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神经过敏和思维过度的倾向,或使之向有益于自我和他人的方向发展(这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我的guru),所以不要嫌我的文字太罗嗦,我也许是站在很多不同的人的角度感受这些sutra,同时也是替很多瑜伽人写下他们没有时间自己思考或整理的东西。对我自己而言,这是我的读书笔记,我的思辨瑜伽(jnana yoga),这是我的快乐(而不是难啃的骨头,《瑜伽经》就象是我的一个高深莫测的朋友),他帮助我“控制知觉波动”。

Shan 说...

请问老师新版《瑜伽经》几时可以购到?另外,你上次说《薄伽梵歌》能给我带一本,还是如此么?非常期盼!

Cetana 说...

精彩,就是因为来自即兴。灵感的显现不会有太多的停留。对《瑜伽经》作观想(作冥想)会得到她的真实显现。用你的手,记录她的婀娜,让我们分享她的(也是你的)快乐。

Yama 说...

shan,告诉我什么时候再见到你,我会带来的!我丢了你的号码。我又丢了一次手机(实际情况是上完课丢的,我真不理解,上了老师的课不够,还要拿老师的手机(很贵的),我不懂这个人!)所以如果其他人如果在想老师怎么不理我了,或有事怎么也不通知一声,那是我丢了你的号码!:-(

Shan 说...

可怜的老师。你什么时候恢复上课我就来了。所(锁)以说,锁(我),是很重的一样东西。我要送你一把锁!

Yama 说...

这个星期就开始上课了,徐汇馆明晚6~7,7:30~9:00。

Yama 说...

我想是我的心更需要一把锁。

Shan 说...

不可以。你已经如你本人所说“习惯性地无礼”了,心再锁上就糟糕了。
不开心,可以带我们唱诵。或者盯着奎师那得画片看啊看啊看啊。我每次看着祂,就满心欢喜了。
另外,明晚我回来上你的课。如果看到此帖,请带书吧。谢谢!那马斯带!